运费纠纷扣30万货货主司机各执一词 信任危机下的货运悬疑剧

2025-11-13 HaiPress

运费纠纷扣30万货货主司机各执一词 信任危机下的货运悬疑剧!凌晨两点,河南通许的卸货场里,30吨白菜在昏黄灯光下被一箱箱卸下,空气中弥漫着菜叶的湿气和柴油味。郭先生靠在车门上,手机屏幕亮着——“运费9500元”,这笔钱迟迟没有到账。他等着货主结账,而装卸工偶尔瞥他一眼,似乎在猜测谁会先撑不住。

货主的电话拨了几遍,语音里始终是“暂时无法接通”。郭先生已经等了三天,货还剩半车。他通过货运平台接单,从内蒙古巴彦拉到河南通许,装了整整一天,夜里赶路只睡了两小时。协议写得明明白白——送达后结清9500元运费。货主一开始信誓旦旦:“卖完菜就给你结账。”但市场风云变幻,白菜销路不佳,两天过去还剩15吨。郭先生要求结账,货主却临阵脱逃,运费成了无主之债。

报警、媒体介入后,货主终于肯露面,但声称白菜坏了,导致他亏钱,没找郭先生算账就不错了。货主称只卖了7000多块钱,还倒赔一万。郭先生反驳说,30吨白菜按市场价怎么也得卖三万多。货主坚持只付一半运费,4750元,郭先生说连油钱都不够。维权、起诉、媒体曝光,货主失踪技能点拉满,司机只能在法律边缘徘徊。

这种桥段在中国货运行业屡见不鲜。运费难讨的原因在于证据链虽然清晰,但货物质量的责任边界模糊。装货前双方验收,路上冷链监控,司机并无明显过错。货主一口咬定“货坏了,亏钱了”,实际没人能证明到底是谁的责任。运输途中、装卸环节、市场行情,每一步都有可能出岔子。

免责声明: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。 本站所有资源全部收集于互联网,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,如有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等,请给我们留言。
      联系我们   SiteMap